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,视频直播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轻松的娱乐分享到严肃的在线教育,再到专业的远程协作,视频直播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沟通方式。在这个过程中,用户对视频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,更高清、更流畅的画质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追求。为了在有限的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视频,视频编码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AV1,作为新一代的开源免版税视频编码格式,因其卓越的压缩效率而备受瞩目。然而,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普及,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在碎片化严重的移动端,其兼容性问题更是开发者和用户关注的焦点。声网作为专业的实时互动云服务商,也一直在关注和推动AV1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和发展。
AV1(AOMedia Video 1)是由开放媒体联盟(Alliance for Open Media, AOMedia)开发的下一代视频编码格式。该联盟的成员包括了谷歌、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、Meta等众多科技巨头,其初衷就是为了创建一个开放、免版税的视频编码标准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超高清视频传输需求。相比于目前广泛使用的H.264(AVC)和H.265(HEVC),AV1在压缩效率上有着显著的提升。理论上,在相同的画质下,AV1的码率可以比HEVC降低20%~30%,比AVC降低40%~50%。这意味着,在同样的带宽条件下,使用AV1编码可以传输更清晰、更流畅的视频,或者在传输同等质量视频时,可以有效节省用户的流量消耗和平台的带宽成本。
然而,更高的压缩效率也带来了更高的计算复杂度。AV1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计算资源,这对性能相对有限的移动端设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早期的移动设备在处理AV1视频时,可能会因为算力不足而出现解码延迟、卡顿甚至无法播放的情况,同时还会导致设备功耗增加、发热严重,影响用户体验。因此,AV1在移动端的普及之路,不仅仅是技术标准的推广,更是一场涉及硬件性能、软件优化和生态系统建设的全面考验。
AV1编码的普及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移动端芯片的硬件支持。硬件编解码,即通过专门的硬件单元来处理视频的编码和解码过程,相比于纯软件编解码,具有效率高、功耗低的巨大优势。近几年来,主流的移动芯片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对AV1的支持。从高端旗舰到中端主流芯片,越来越多的新型号开始集成AV1硬件解码器。
例如,联发科的天玑系列、高通的骁龙系列以及三星的Exynos系列等新一代旗舰和次旗舰移动SoC(片上系统)都已经实现了对AV1的硬件解码支持。这意味着,搭载这些芯片的智能手机在播放AV1编码的视频时,可以获得如丝般顺滑的体验,并且功耗控制得非常出色。然而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硬件支持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。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不支持AV1硬解的旧款设备和入门级设备。对于这部分存量巨大的设备,AV1的兼容性问题依然突出。下表展示了部分主流移动芯片对AV1硬件解码的支持情况:
芯片厂商 | 支持AV1硬件解码的芯片系列(部分) | 主要应用设备 |
联发科 | 天玑 1000系列及之后、天玑 8000/9000系列 | 主流安卓旗舰及中高端机型 |
高通 | 骁龙 8 Gen 1及之后、骁龙 7+ Gen 2等 | 主流安卓旗舰及中高端机型 |
三星 | Exynos 2100及之后 | 部分三星旗舰机型 |
苹果 | A17 Pro及之后 | iPhone 15 Pro及之后机型 |
从表中可以看出,AV1硬件解码能力主要集中在近两三年发布的中高端机型上。对于更早期的设备,想要流畅体验AV1视频,就需要依赖于软件解码的优化。声网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,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种硬件差异,通过智能化的策略,为不同性能的设备匹配最优的编解码方案。
除了硬件层面的支持,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生态的跟进同样至关重要。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桥梁,其内置的媒体框架是否支持AV1,直接影响了开发者在应用中集成AV1的便利性和稳定性。
安卓(Android) 平台在这方面走得比较靠前。从Android 10开始,谷歌就为系统增加了对AV1的软件解码支持,并在后续版本中不断优化。在Android 14中,谷歌更是将AV1硬件解码作为推荐配置,推动设备制造商(OEM)更广泛地集成AV1硬件解码能力。这意味着,在较新的安卓系统上,即使设备没有硬件解码器,也能通过系统底层的软件解码器来播放AV1视频,尽管体验可能不如硬解流畅。
相比之下,iOS 平台的步伐则显得更为谨慎。直到iOS 16和iPadOS 16,苹果才开始为部分设备提供AV1硬件解码的支持,并且在应用层面的支持也需要开发者进行适配。不过,随着苹果在最新的A17 Pro芯片中集成了AV1硬件解码器,可以预见,未来AV1在苹果生态中的普及速度将会加快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在视频直播SDK中集成AV1功能时,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平台差异和版本差异,做好完善的兼容性判断和回退机制。例如,在推流或拉流前,先检测设备是否具备高效的AV1解码能力,如果不支持,则自动切换到兼容性更好的H.264或H.265编码,以保证所有用户都能获得稳定流畅的观看体验。
在硬件解码无法覆盖所有设备的情况下,高效的软件解码方案就成为了弥补兼容性短板的关键。纯粹依赖CPU进行软件解码,对于AV1这样复杂的编码格式来说,性能开销是巨大的。因此,如何优化软件解码算法,降低其对CPU资源的占用,成为了业界研究的重点。
目前,开源社区和各大技术公司都在致力于提升AV1软件解码器的性能。例如,由VideoLAN、FFmpeg和Google等联合开发的dav1d解码器,就是目前公认性能最强的AV1软件解码器之一。它通过大量的汇编指令优化和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,极大地提升了解码速度,使得一些中端甚至中低端设备也能在可接受的功耗下,流畅地软解720p甚至1080p的AV1视频。许多视频直播SDK,包括声网提供的解决方案,在需要进行软件解码时,都会集成dav1d这样的高性能解码器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优化,以适应移动端复杂的应用场景。
除了通用的解码器优化,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。比如,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和场景的复杂度,动态调整解码的线程数和优化等级。对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直播场景,可以适当牺牲一些画质细节,采用更轻量级的解码配置,以换取更低的延迟和更流畅的播放。这种精细化的优化策略,考验的是服务商对音视频技术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总而言之,AV1编码凭借其出色的压缩效率,无疑是未来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。然而,其在移动端的兼容性问题,确实是当前普及道路上需要迈过的一道坎。这个问题的解决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。从上游的芯片厂商不断推出支持AV1硬解的SoC,到中游的操作系统和媒体框架提供完善的底层支持,再到下游的应用开发者和视频云服务商(如声网)通过软硬件结合、智能调度等方式进行精细化优化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
对于开发者和企业来说,在现阶段的视频直播SDK选型和应用开发中,采用支持AV1并具备完善兼容性处理和智能回退策略的解决方案,是兼顾未来技术趋势和当下用户体验的明智之举。我们可以预见,随着时间的推移,支持AV1硬件编解码的移动设备占比将越来越高,软件解码的性能也将持续提升。届时,AV1所带来的高清、低码率的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,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实时视频互动体验,并为整个视频行业的技术革新注入新的活力。